|
|
|
潮剧的舞台美术
|
|
亦真亦假的舞台美术 1、有身份区别而无寒暑之分的戏服 潮剧戏服,是舞台人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有三个特点: 首先是十分重视身份区别、官阶区别和等级区别,并反映在服装的式样(款式)、颜色和图案花纹上。 其次是潮剧戏服,与其他兄弟剧种一样,也实行衣箱规制。所谓衣箱规制,就是全部戏服以明代其基本式样,归为35类左右,这35类,通过图案、色彩的变化,组成100多套常用服饰,适应于各种朝代、各种人物的穿戴。 第三,舞台上的戏服虽然十分重视身份区别,却无寒暑四季之分,不论是朝官的蟒袍,还是百姓的项衫、短衣,一年四季均可穿戴,并无季节之别,这也是潮剧舞台戏服的一个特点。 2、帽子 发式 胡子 潮剧舞台上人物所戴的各种帽子,称为头盔。潮剧的头盔分为冠、盔、巾、帽四类。 潮剧的盔帽样式与兄弟剧种大同小异,但其中一些盔帽,却是潮剧所独有的,如射箭眼帽,绣状元帽,珠笠解元巾、痴哥转等。 潮剧舞台上的妇女如不戴巾帽,则用假发(发髻)表示人物的年龄、身份。其中“大后尾”鬃,是一种较有地方特色的发鬃。传统《荔镜记》中黄五娘、《龙井渡头》余娓娘,就梳这种发髻。 3、把性格画在脸上的艺术——脸谱 潮剧脸谱在创作手法上,是写意与象征相结合的夸张手法,通过变形、传神、寓意,以突出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。 |
|
|
|
(资料提供:lvkissinger)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