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
浅谈潮乐调式 杨祥加
|
||
|
|
|
|
提 要:潮剧唱腔的特点,主要表现在唱腔的用调上,“轻六”、“重六”、“活五”、“反线” 诸调都体现了潮州音乐典雅、轻柔、细腻的艺术风格,文章就本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教学的体会,浅谈潮乐的调式。 关键词:潮州音乐 调式 潮州音乐是源远流长的古老乐种之一,潮乐原来的读谱是以“二四谱”为主,故在乐谱上标明[轻三六调]、[重三六调]、[活三五调]、[反线调]四大调式。不过自晚清以来,正字、西秦、昆腔、外江等剧种音乐传入潮州,“工尺谱”也随着传入,这和全国各兄弟剧种相同。 “二四谱” 是流传于潮汕及福建漳州一带的一种古老记谱法,多用于潮州弦诗、潮剧及白字戏的乐谱,属首调音调古老,是清商的遗响。旧社会剧团及民间艺人念乐曲都是以“二四谱”为谱,潮剧艺人教唱,也以“二四谱”念过门。 潮剧唱腔音乐的记音符号、唱念、弦诗多用“二四谱”,近代[活三五调]用“二四谱”,其余各调记音用工尺谱,建国后通用简谱。“二四谱”以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表示音阶唱名,即56123,七、八表示56。“二四谱”基于五声音阶,当其以七声出现时,将原来的三、六两音提高一个二度。“二四谱”前面通常注有轻六、重六、活五及轻三重六等标记,这都是根据“二四谱”的某一字,通过“轻”、“重”或“活”等变化演奏手法而得称。
[轻三六调]以61235为主音构成旋律,表现欢快跳跃、轻松热烈的情调;构成[重三六调]旋律是以71245为主音,用于表现庄穆、沉重、激动的情绪;而善于表现悲哀和优怨的情感的[活三五调]则是以57124为主音构成旋律,[活三五调]的音调和潮语腔调十分密切,因唱词语音升降而产生音调圆活多变,所以只有念“二四谱”才能读出潮州音乐的乐韵味道;以61245为主音构成旋律的[反线调]是[轻三六调]的变体调,唱奏起来有特殊的风味,多用于游园玩耍、轻松明快的场面。因为“二四谱”在全国来说是潮州乐曲一种独一无二的念谱法,用“简谱”和“工尺谱”都无法念出潮乐的音韵。所以说念“二四谱”曲是音乐工作者的一门苦工夫。 潮乐和全国各兄弟剧种同样都是由五声音阶产生七声。潮乐是从56123为起音,因此,潮乐由二弦领奏以四度定弦为51即二、四。解板[轻三重六调]是在原调变其64音,而 [反线调]则是由F调转为bB调。 由于地方语言而产生地方音乐的音韵,虽然有各种调式之分,但其音乐和韵都没有固定性,这也是潮州音乐的特点。从乐理上说:“物体发出者为声,声外之声为音,音外之音为韵。”所以潮剧和潮乐过去老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声、音、韵,也就是说:有声无音、有音无韵不成乐。因此对潮乐各个调式音阶都不能够在谱上详明音韵,只有随着演奏艺术和实践经验才能产生演奏效果。 潮州音乐念谱法: |合――呵|四――予|乙――夷|上――央|尺――A|工――翁| |凡――汪|六――由|五――孟|5――呵|6――亚|7――夷| |1――呵|2――A|3――九|4――哇|5――呵|6――亚| |合 呵|四 予|乙 夷|上 央|尺 A|工 翁| |凡 汪|六 由|五 孟|5 呵|6 亚|7 夷| |1 呵|2 A|3 夷|4 哇|5 呵|6 亚| “工尺谱”是畅通全国的民族音乐和戏曲采用的乐谱,而潮州音乐的念谱法应结合地方的语言,才能念出潮州乐的乐韵,首先要念出音准,在音准的基础上念出音韵,使在伴奏中更准确地提出准确的乐声,所以必须念好五音母音的基础课。 从慢一板三眼要求字正韵圆(即是:音准、咬字、吞吐、节奏稳),先念“工尺谱”,后念“简谱”,从慢到快。 从“二四谱”音号分出四个不同调式: “二四谱”音号--乙 --二--三--四--五--六--七--八 转 三 六 调--7--5--6--1--2--3--5--6 重 三 六 调--7--5--7--1--2--4--5--6 轻 三 重 六 调--7--5--6--1--2--4--5--6 活 三 五 调--7--5--6-7--1--2--4--5--6 调式基音的分别: [轻三、六调] 则是56123 [重三、六调] 则是57124 [轻三重六调] 则是56124 [反 线 调] 则是61245 [活三 五 调] 则是57124 附注:[活三五调]几个音的说明: ①“三”则是6-7是一个很不固定的回旋音。 ②“五”则是2音,将接近升半音。 ③“六”则是4音将近于十二平均律的4音。 ④“乙”则是7音这个乙音是固定性的7音。
2002年1月 |
|
(汕头戏曲学校郭丹虹老师提供资料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