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《七日红》唱词三首
|
|
潮剧《七日红》是原潮安县潮剧团创作的一出优秀现代戏。剧情为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,周恩来及贺龙率师南下,于9月23日占领潮州,建立起潮安县工农兵红色政权。军民联欢庆祝胜利,贺龙亲自给赤卫队员发枪,极大地鼓舞了工农群众的斗志。反动民团总局局长顾鹏程逃到乡下老巢,负隅反抗。贺龙派教导队参谋李韩生闯虎穴,探虚实。军民戮力,一举解放顾陇村,救出被捕的农运负责人宋冰云。宋冰云等工农代表受到周恩来亲切接见,斗志倍增。9月30日,留守潮州城的起义军在竹竿山英勇抗敌,终因众寡悬殊,撤离潮州。人民送别贺总指挥和英雄的起义军,高举红旗,继续沿着武装斗争的道路前进。红色政权于9月23日至30日存在仅七天,史称“七日红”。(据《潮剧志》) 剧本由李英群、谢逸、刘管耀、杨今、袁穆伦创作,林柱材、刘元旦、施策导演,陈鹏作曲。1977年首演。主要演员有陈立山、唐龙通、许淑婉、黄小华等。其中“让红旗永照古城头”、“马灯引路分外明”等唱段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传世佳作。 唐龙通在剧中饰李韩生,演绎甚为到位。唐嗓音浑厚醇美、高亢宽松。“让红旗永照古城头”开头一段,唱词取自潮州民间歌谣,唱时歌声由远而近,由弱渐强,及至“我唤一声‘亲爱的潮州’”时感情热烈澎湃,力度非凡,将一位渴别故土,满怀壮志为家乡改造新天地的革命者气慨表现得淋漓尽致,锵锵行板听来令人荡气回肠。本地题材的剧目听起来总觉得比移植的更亲切一点(尤其与革命样板戏相比),乡土气息的感染力来得更为地道自然,更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效果。
一、让红旗永照古城头
潮州湘桥好风流,十八梭船廿四舟……
潮州湘桥好风流,十八梭船廿四舟。 廿四楼台廿四阁,二只鉎牛一只溜。
身负重任踏上故乡土, 我唤一声“亲爱的潮州……” 你虽有千姿原态好山水, 却落得几家欢乐千家愁。 工农遭受重重压,血泪和着江水流。
今日里,党派韩生故乡来, 要汇集当年众战友,夺枪破狱打土豪, 迎接义军来潮州,一扫千年茫茫夜, 让红旗永照古城头。
二、马灯也路分外明
夜校归来夜色清,马灯引路分外明。 看潮城内外,心潮似江水奔腾。
忘不了二年前,周书记东征来潮汕, 金山韩水笑相迎。
我韩生,自幼擎锤打锡箔, 握起枪,成为军校一学生。 周书记日夜播真理,点燃我胸中一盏灯。
我随军北伐诛强寇,一心跟党闹革命。 南昌城头枪声响,起义军战旗猎猎映马灯。
伴同我千里转战来故土,日月新天耀眼明。 看百万工农齐奋起,韩江两岸举红缨, 当年的奴隶今天做了主,夜校讲课倍觉有豪情。
三、马灯闪闪照征程
冰云:马灯闪闪照征程,照我冰云心眼明。今夜相逢又相送, 韩生:指日征人再远征。 冰云:鳄渡秋风送君去,但愿是湘桥春涨传来凯歌声。 韩生:凯歌犹来西湖畔,飞向远方壮行旆。 冰云:韩江水饮征马, 韩生:征途月照潮州城。 冰云:两地共征战, 韩生:千里同赤诚。 冰云:待来朝,金山古松添新绿,凤凰台上共迎东方红日升。 |
|
(笛子编辑整理) |
|